甘泉路保留晚清民国风 清朝建有扬州最早防火水仓

2018-08-18 20:31:41 责编:admin 浏览:2899

文章来自历史说(www.lishiqw.com)

甘泉路保留晚清民国风 清朝建有扬州最早防火水仓

作为扬州古城的一条交通要道,甘泉路与国庆路一道,是扬州曾经的商业中心,热闹非凡。当然,即使现在已不再是扬州的商业中心,但热闹一直持续。同时,由于是古城居民进出的主干道,甘泉路的商业味中又有着一股浓浓的市井味,经久不息。如今的甘泉路,走的是“晚清民国风”路线。

甘泉路由三条老街串联而成

甘泉路,一条东西向马路,东接广陵路,西过汶河路与淮海路相连。其实,甘泉路由三条老街串联而成,全长一公里多;三条老街自东向西依次为小东门街、甘泉街、多子街。小东门街东接广陵路,西连小东门桥;甘泉街东接小东门桥,西通太平桥(原是汶河上的一座桥,现已不存);多子街东接太平桥,西连淮海路。

与扬州其他街道别无二致,甘泉路原本也只是一条狭窄的街道,宽仅三四米,街道的中央铺设的是花岗岩条石。

解放后至今,甘泉路历经多次拓宽或重修。正是在1951年的拓宽工程中,甘泉街与多子街、小东门街被合并成为“甘泉路”,一时成为扬州城中最宽的马路,路宽12米;“甘泉路”街名沿用至今,但一些上了年纪的扬州人,还是习惯把这一条路叫做“甘泉街”。

甘泉路因甘泉县衙而得名

甘泉路名来自甘泉县衙。甘泉县衙位于甘泉路194号,县衙仪门现保存完好,是扬州老城区仅存的县衙建筑。解放后,邗江县委、县政府机关曾设在这里。

甘泉县衙的名字源于甘泉山,在扬州历史上,曾同时有扬州府衙、江都县衙和甘泉县衙。据记载,雍正十年(1732年),地方申请行政区划调整,因扬州境内有甘泉山(为西汉古墓群),状如北斗七星,故用甘泉做县名,得到朝廷批准。府城内由甘泉、江都二县分治。旧城东半壁,新城北半壁属甘泉县管辖。县衙中为正堂,堂后有知县宅,两翼为司房吏舍,甬道直达仪门,再前为大门和照壁。仪门为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面阔三间,檐下有斗拱,两侧为八字墙,瓦当、木门、门梁、石鼓、石板路等都是原物。

甘泉路104号,毗邻小东门桥,一处位于甘泉路中段、门向朝南的房子,灰墙黛瓦,典型的老式建筑。

在甘泉路上,104号是唯一一间非商用的门面房。房子的主人,是一位92岁的老太太,她在这里已住了60多年。

房子很小,只有“6个平方”。老太太说,房子原本很大,一直延伸到现在甘泉路的中央。新中国成立以后,甘泉街进行了多次拓宽改造,每改造一回,房子就小了一点。房子小阁楼上堆放着一些老式家具,楼下就是床铺。

房子地处闹市之中,与老太太从早到晚相伴的,只有各种声音。“其实,房子大小倒没什么,只是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原来,老太太膝下无儿无女,丈夫去世也早,亲戚都在外地,因此常年一人独处。

记者探访时,老太太正倚着老式木门,张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虽然已年过九旬,但她记忆力非常好,“老伴去世整整28个年头了,64年前,甘泉街开始第一次改造……”甘泉路的点滴,老太太大都清楚地记得。因此,本期扬州地理记者请她作为我们的向导。

甘泉路曾是商业繁华老街

扬州老街和古巷在用途上是有区别的,街一般都是商业街,巷一般都是住宅区。

过去,甘泉路堪称商业一条街,“小东门街的吃食店,甘泉街上的副食品店,多子街上的服装店,都是非常有名的。”

老太太说,过去甘泉路这条街“一进街就人多”,而小东门桥则是中心位置,有“小东门,急死人”的说法,“人太多,走不动,当然着急了。小东门桥因为古色古香,还是一景,很多人都在这里拍过照。”

老太太家1956年前曾开过服装店,人家把布匹拿来,他们帮忙裁缝,“门面虽小,但生意还可以。后来公私合营后,我和老伴都进红星服装厂上班了,他负责剪布料,我负责缝纫。”

随着时代发展,甘泉街已不是商业中心,但每天依然人来人往,“这条路两旁有很多民房,本来就人多”,加上马路两边都是商铺,虽然总体水平不如文昌商圈,但还是会招徕很多顾客。

如今的甘泉路,道路两旁门面99%以上都是店铺,以服装店为主,吃食店只有零星几家。不过,甘泉路上依然不乏有名的小吃,如炸鸡、油炸豆腐干等。其中,尤以小东门桥桥西的油炸豆腐干最为有名。老板自制的豆腐干,加上高温油锅炮制,再用黄豆芽、自制调味汤等调味,深受市民喜爱。

老板说,他们在这里已做了30多年的油炸豆腐干,“生意还可以。”因为很受欢迎,食客往往需要排队等候。

娱乐城,扬城曾经的娱乐中心

老太太房子东边不远,有一幢高4层左右的大楼房,楼房南侧墙面上有“娱乐城”三个金色大字。

这个娱乐城的房子,曾经也是扬州老城的地标性建筑。老太太说,别看娱乐城现在冷冷清清的,但过去确实非常地热闹,可以说是扬州人的娱乐中心,不仅年纪大的,年纪轻的也有很多人去过,肯定记得这里,“娱乐城有个戏院叫南京大戏院,专门表演扬剧,有时大活动时还会唱京剧,我还曾经去看过几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人都以到娱乐城看电影自豪。”一位张姓路人介绍说,“1999年前后,娱乐城曾经放映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当时来看的人非常多,看过的人跟人讲的时候,还会特别强调是在娱乐城看的,那种语气神态非常骄傲,由此可见娱乐城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甘泉路有扬州最早的水仓

古代扬州,为了防火,很多街巷都设有水仓。扬州最早设置水仓的地方,就是在甘泉路52-3号巷内,水仓设有水仓井两口,防火水缸多只。

据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城内多子街(今甘泉路)发生过一场大火,造成财产损失严重。当时久居埂子街的徽州人余观德,专致于慈善福利事业,始创救火会水仓。

扬州商会也曾设在甘泉路。商会原名扬州商务分会,成立于1907年,会址设在左卫街。后根据商会法,改称扬州商会,1945年迁至甘泉街。周树年、朱竹轩、王敬庭、腾益斋、戴天球、吴讱之先后任商会会长。

解放前夕,扬州地下工作者陆勤通过开明绅士杨佳如联络扬州商会吴讱之及马治国、张锦贵等各行业工会理事长,秘密组织了“地下商会”。1949年1月24日,陆勤秘密召集“地下商会”主要成员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指示:扬州将于1月25日解放,要求全城商店正常营业,明确解放区的华中券与国统区的法币兑换比率,保证华中券当天就在市场上流通。

1月25日早晨,全城大小商店都打开铺门营业,有的店面挂着欢迎解放的红旗,有的商店挂牌公布华中券与法币的兑换比率。旧商会的牌子被“扬州市商会”的旗帜所代替,陆勤主持市商会新的工作,上午10时由商会出面组织工学商各界代表200多人,手持五彩小旗,敲锣打鼓,分两路往新北门和南门,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第二军分区部队进城。

如今甘泉路尽显“晚清民国风”

老太太说,甘泉路上的房子,原本大多是普通民房,“一层的民房,有的房子高,就在里面架一个假二楼。”不过,也有不一样的房子,如甘泉路40号,就是一幢中西结合的楼房。“这个房子,非常好看。”

在房子西侧墙面上,挂有“蒋记盐号”的牌子。不过,老太太说,“蒋记盐号”应该是很早的事情,她记忆比较清晰的是,这个房子曾经卖过冷饮,“夏天热的时候,时常去买了吃。冷饮种类多,最受欢迎的有棒冰、雪糕等。”

甘泉路最近一次改造是在2010年,改造按照“彰显扬州古城特色,改善古城人居环境和出行条件”的原则,保持历史风貌延续,建筑以晚清民国风格为主。改造后的甘泉路,路面为老式沥青路面,其色彩与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相协调。

两旁的梧桐树,虽然经过大修,但经过几年的生长,如今也生出了许多枝条。老太太说,梧桐树是上世纪50年代栽种的,“老扬州人都很喜欢这些梧桐树,看着它们长大,以前没空调的时候,夏季附近居民都喜欢端一把椅子坐在树下乘凉。” 记者 向家富 摄影 张卓君

展开全文

上一篇:清朝四五千平米豪宅卖1300两白银

下一篇:乾隆国舅高恒:建五亭桥迎皇帝南巡 因贪入狱病死

精选阅读

历史揭秘:是谁把杨家将最终逼入绝境

历史揭秘:是谁把杨家将最终逼入绝境

2018-07-01风云人物

解密侵华日军在中国到底阵亡了多少人?

解密侵华日军在中国到底阵亡了多少人?

2018-07-30近代历史

周恩来给张学良的十六字密信 生前从未透露

周恩来给张学良的十六字密信 生前从未透露

2018-08-17近代历史

广东为何是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先行地?

广东为何是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先行地?

2018-04-29近代历史

儒学的自由主义陷阱

儒学的自由主义陷阱

2018-07-20文史博览

宋朝宦海沉浮:五起五落的传奇人物

宋朝宦海沉浮:五起五落的传奇人物

2018-08-16古代历史

明代红丸是什么?嘉靖为制药选少女1080人入宫

明代红丸是什么?嘉靖为制药选少女1080人入宫

2018-08-20古代历史

民国最有文化的黑帮大佬杜月笙,孟小冬也甘愿做他的小妾

民国最有文化的黑帮大佬杜月笙,孟小冬也甘愿做他的小妾

2018-08-23近代历史

猜您喜欢

清朝乡试阅卷:考生头场卷子定乾坤

清朝乡试阅卷:考生头场卷子定乾坤

2018-08-24 20:19:12 文史

晚清名臣张之洞靠什么征服慈禧:连升四级

晚清名臣张之洞靠什么征服慈禧:连升四级

2018-08-24 20:14:38 文史

揭晚清怪才墨客 不闻女人臭脚写不出文章

揭晚清怪才墨客 不闻女人臭脚写不出文章

2018-08-22 20:15:31 文史

清朝刘墉为师不严 皇孙集体逃课

清朝刘墉为师不严 皇孙集体逃课

2018-08-20 19:43:17 文史

晚清词人郑文焯:弃官隐居苏州园林 作诗后高歌

晚清词人郑文焯:弃官隐居苏州园林 作诗后高歌

2018-08-20 19:42:48 文史

女性服饰折射广州历史:晚清穿华服民国着新装

女性服饰折射广州历史:晚清穿华服民国着新装

2018-08-20 19:42:42 文史

清朝消防队名叫“水龙局” 救火赏金超千文

清朝消防队名叫“水龙局” 救火赏金超千文

2018-08-20 19:42:09 文史

六必居前身是酒坊 清朝时已创建

六必居前身是酒坊 清朝时已创建

2018-08-20 19:41:53 文史

从私人账本窥探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

从私人账本窥探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

2018-08-19 19:48:53 文史

罗志田:以菁英眼光看晚清士人和社会

罗志田:以菁英眼光看晚清士人和社会

2018-08-19 19:46:21 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