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大多平庸,为什么仍维持近300年统治?
皇帝多奇葩,明朝特别多。
统计一下,明朝享国近300年,共传16帝。这16个皇帝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外,其他14个皇帝,大多体现得平凡。即便考虑到清朝撰写的《明史》有抹黑的成分,明朝这14个皇帝,也难称“英明神武”。
长达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就不说了,迷信方士、制造丹药差点被一群宫女勒死的嘉靖帝就不说了,重用宦官、沉溺女色的正德帝也不说了,就连勤于政事、日子节省的末代皇帝崇祯帝,不也干出自毁长城、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模糊事?
如此一个平凡皇帝扎堆的朝代,居然保持了近300年的控制,真实令人称奇。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强有力的内阁保证权利正常工作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1380年,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之后废除了左右丞相和中书省,成立了内阁准则。尔后,历经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皇帝的完善,逐步老练。
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内阁准则,保证了权利的正常工作。
咱们能够看到,自正德帝今后,皇帝们就沉溺于各自的喜好之中,很少干预朝政,退到了暗地。极点者如万历帝,乃至30年不上朝。皇帝缺位后的国家大事,一般就由内阁经过票拟、修旨等方法来处理。及至后来,皇帝又以扶植宦官的方法来平衡内阁权利过大的风险。尽管有一段时期,文官把持的内阁与宦官们斗得很剧烈,可整体来说,政权仍是适当平稳。
有人说,明朝内阁类似于英国内阁,都在客观上限制了登峰造极的皇权,有益于整个国家的正常工作。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比方,万历帝30年不上朝,还取得了“万历三大征”的成功,这在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行幻想的。
相反的例子有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他们都因为玩物丧志导致国家都破灭了,成为亡国之君。
二、明朝皇帝尽管平凡但不凶狠
在清朝撰写的《明史》中,明朝皇帝荒诞不经,令人捧腹。实际上并不如此。尽管明朝皇帝大多平凡,但绝不凶狠。
以被《明史》黑得最厉害的正德帝朱厚照为例,《明史》称其“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事实上,正德帝玩起来当然很张狂,可办起正事来仍然一丝不苟。他在1517年御驾亲征,指挥应州大捷,击溃来势汹汹的蒙古王子伯颜,交出了一份适当漂亮的成绩单。
而且,从表面上看,明朝中期今后的皇帝很少干预整事,可在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上,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举旗定向,毫不含糊。
咱们所熟知的“木匠皇帝”天启帝朱由校,沉溺于木匠活里,疏于朝政,终于培养出大宦官魏忠贤。可他两次斗胆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使得努尔哈赤的后金基本上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至于后来的崇祯帝朱由检,一就任就干净利落地清除了魏忠贤势力,有勇有谋,可圈可点。
根据以上两点原因,明朝尽管自立国以来就内忧外患不断,但仍然享国达276年,创造了惊人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