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懦弱无能,为什么他在位期间唐朝版图达到极盛?
在我国古代,虽然帝王的继承人大多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实施,但由于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局势变化太快,因此唐朝皇位在李渊传位之时,就是通过发动政变实现的。而在唐太宗晚期,皇位继承人是谁依旧没有绝对的定数,从表面上看,多年前就被立为太子的李承乾机会最大,但实际情况则是暗流涌动。
当时长孙皇后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恒山王李承乾是嫡长子,享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在李世民即位时,年仅八岁的李承乾就被立为太子,二儿子是濮王李泰,三儿子则是晋王李治。
从具体排位来看,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虽为嫡子,但按照正常的继承,怎么也轮不到他。而且他对皇位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至少他没有作出什么举动来主动争夺继承权。他之所以可以继承帝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两个亲哥哥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争斗。
由于李承乾腿有残疾,很影响他的个人风度与威仪,因此他虽然是嫡长子,但是李世民越发的不喜欢这个儿子,反而是濮王李泰颇有李世民昔年的风范,越发得到李世民的喜欢,加上李泰为了得到皇位主动迎合李世民,使得李承乾的储位愈发危险。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承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他铤而走险,勾结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密谋发动政变。可惜李世民何许人也,政变还没发生,李世民就已经获得全部消息,他直接将参与政变的人全部处死,连带这个嫡长子也被发配边疆充军。
李泰见自己最大的对手被自己的父亲去除,自然心花怒放,认为自此自己的储君之位十拿九稳,于是日渐骄横,最终因太过揣摩圣心而迎合李世民,反而漏出了狰狞残暴的一面,最终李世民将更为仁孝宽厚的李治立为太子。
虽说李治宽厚待人,坊间也多有流传高宗懦弱无能,当上皇帝全靠两位哥哥在争斗中争相败落,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要知道李治在治国期间开启了永徽之治,同时先后灭西突厥,高句丽等国家,当时唐朝版图最大,可见李治的文治武功都是十分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