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孙权的奴隶,身高1米98,因救了孙权一命,当上大将军被封侯
从奴隶到将军,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这么一个人。他原来只是孙权的奴隶,但他积极上进,不甘现状,不仅咸鱼翻身,成功逆袭,从奴隶变成自由民,还被孙权加官进爵,这个人便是谷利。
三国尺度表
谷利出身比较贫贱,只是孙权的一个奴隶,所以没有表字。谷利生来高大,史籍上称其身高八尺三寸,跟曹魏的谋臣程昱一样,按照三国时代的度量衡推算,一尺相当于现在24.2cm,身高至少也是198cm左右(古人真有这么高?还是史籍夸大?)。谷利曾经担任孙权的近侍,因为其老成练达,忠实可靠,被孙权提拔为监官。负责稽查孙权身边近侍有无过错,是否对孙权别无二心,这位贴身的警卫队长,深得领导的喜爱,孙权对他非常放心,走到哪里便带到哪里。
孙权
214年,第二次合肥之战,孙权十万大军被张辽的八百死士杀得措手不及,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陈武临阵战殁,大军锐气尽失。东吴军围攻合肥连日不克,大军补给出现问题,而且军士水土不服,染上瘟疫。孙权无奈,只能班师撤军,孙权率领亲卫千余人,在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的保驾下断后。张辽在逍遥津北,率军追击孙权,凌统带领三百亲兵杀入重围救出孙权,在众将的死战掩护下,孙权骑马登上小师桥。
威震逍遥津
但桥南已经被毁坏,桥板断折一仗有余,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孙权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跟在身边,保护孙权寸步不离的谷利上前,提醒孙权,让其约马退后,再策马在前,主公只许抱住马鞍,臣在马后加鞭,经过众人努力,孙权终于平安脱险。事后,孙权因救驾有功,封谷利为都亭侯。东吴的制度承袭东汉,列侯是秦汉时代“二十等爵”中最高的爵位,其中包括:县侯、乡侯、亭侯三等。而谷利被封的便是亭侯(关老爷威震华夏,封爵也只是汉寿亭侯),有食邑三百户,可见孙权对其恩宠。
张辽
公元226年,孙权督造的大舰在武昌下水,据史籍记载,此船可同时乘坐三千人(真伪不得而知),大喜过望的孙权赐名为“长安”。并突发奇想的下令,想借着顺风,将正在钓台圻(湖北鄂州)水域试航的战舰,开往罗州。但谷利抗旨不遵,下令水手就近将战舰驶往樊口(湖北鄂州)靠岸。水手们不敢违背吴大帝的旨意,但是身为牙门将军的谷利拔刀威胁,如不听命,定斩不饶,于是这艘战舰才驶往樊口靠岸。“长安”舰刚刚靠岸,江面上风势突变,惊涛拍浪,难以行船。但是孙权不以为然,以为谷利怕水(原文阿利畏水何怯也)。
谷利
谷利因为抗旨不遵,下跪请罪,并称:陛下乃万金之躯,一国之主,怎么能在大风大浪的情况下乘船戏水,而且楼船受风面积大,如果陛下遭遇什么危险。孙家基业和江山社稷怎么办?孙权听后,认为谷利是忠心护主,免除其抗旨之罪,并更加器重他,不再直呼其名,以“谷”来称呼他,以示尊敬。
张辽
据说,谷利的子孙以先祖为荣,于是将先祖谷利的性命合为复姓,并当成自己的姓氏—谷利氏,并留存至今。